·中心新闻
·业内资讯
 
 
 
 
  中心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新闻
 
李德仁院士等应邀参加“科学技术与抗震救灾”论坛
来源:无     发表时间:2008-9-2 

       6月23——26日,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地学部、信息学部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在成都联合主办“科学技术与抗震救灾”技术科学论坛。我室李德仁院士与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马洪超教授应邀出席。

        论坛共有4个主题报告,其中一个是李德仁院士发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中国在行动》。其他专家则从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机理、抗震建筑结构、堰塞湖治理、救灾应急通讯保障、灾后重建等进行了全方位讨论,认为科学技术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取得丰硕成果。

        会后,李德仁院士还同与会主要代表一起,深入灾区一线实地考察。他们不顾旅途疲惫,车子走不了地方就下车步行,考察了北川县城遗址,其中重点考察了北川中学、北川县政府大楼、新北川中学等受灾最严重的部位。

        往日这里山清水秀,车水马龙,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与死寂。看到此,与会代表无不心情沉重。就在绵阳市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倩向各位专家汇报时,陕西宁强发生了6.0级强余震!会议室摇晃达10秒之久。家们对此镇定自若,现场毫无紧张气氛。这时,北川县一位副县长说了一句,“有专家们在,我们什么都不怕!”这句脱口之词表达了对专家的敬意和信任,也体现了灾区人民的乐观与豁达。此次地震中,这位副县长共失去9位亲人。

        院士和专家团还考察了都江堰和紫坪埔水库受损情况。经历如此大地震,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大坝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大家对它做了详细的实地考察。

        会议结束后,受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教授的邀请,李德仁院士等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了他们对此次地震灾害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的情况汇报,并对他们给中国科学院有关灾后重建的咨询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李院士提出救灾时要快速响应,各方力量要统一协调、争取以第一时间营救更多的受困、受伤群众。就灾后重建而言,不必追求速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新建筑群如何避开断裂带、滑坡区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努力将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争取将灾区重建成为新农村的示范区。

        出席论坛的各学科院士达30余名,其他方面专家40余名。论坛由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和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

【关闭窗口】
  ·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 2005
  · 粤ICP备18058398号